后姚村四周都是自然村 ,出口很多,再加上路两边都是田野,如何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成了该村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干脆直接将路挡死算了。”部分持得过且过思想者简单粗暴地建议。“这种方法虽然易行 ,但挡不住人们从田野里绕过,那么封村也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 ”最后,王炎利力排众议 ,采用了效果最好但同时又需要人力最多的“笨拙”方案。按他的思路,每个路口均需安排4个人执勤,但天气如此寒冷 ,让谁去站这个岗呢?王炎利连夜召开党支部会议,讲述了此次全方位封村的重要性,并且阐释了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带头保护家园安全。他慷慨激昂 、坚定刚毅的言辞 ,感染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个由100余人9个小组合成的钢铁队伍应运而生 。就这样,大家逆行而上 ,冲锋在前,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各个路口,减少了人员流动带来的交叉感染 ,用行动扛起“为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担当。而王炎利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夙夜在公。
王炎利的父亲在孟州市某医院当保安,需要每天在医院和家之间往返 。封村后 ,为了预防医院“病毒 ”带来的侵袭,王炎利果断劝阻父亲疫情期间暂时不回村里居住。面对儿子的“无情”,父亲起初并不理解 ,埋怨道:“这可是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现在大过年的你小子却不让我回来了。”王炎利一时间也被父亲反驳得哑口无言,既纠结又无奈,但一想到全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他又开始苦口婆心给父亲做思想工作,劝他以大局为重。儿子的话,打动了父亲的心 ,他在医院缺少食宿条件的情况下,自备干粮和被褥,开启长达三个多月“独居 ”医院的生活 。
熟悉王炎利的党员干部群众都知道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凌晨1点钟之前基本没有睡过觉,每天都在挂念大家的吃喝拉撒。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 ,他还将自己的私家车无偿贡献出来,作为村里的应急服务转车。无论是帮村民购买生活用品,还是带村民到医院看病 ,只要有人开口,王炎利总是随叫随到 。曾有人问他:“王书记,你每天开着自己的车来回跑,还没地方报销 ,划不着啊!”“只要乡亲们都安然无事,我觉得出个车、费点油还是划得来的。”王炎利朴实地答道。
疫情三年,王炎利瘦了一圈 ,把身心都交给了他挚爱的家园和父老,无愧于入党的誓言和人民的重托 。
在王炎利身上,还流传着他不顾个人安危 、勇救落水群众的佳话。
那是2020年12月20日上午8时许 ,正在村里巡察的王炎利接到一通紧急电话:“王书记,你快来新蟒河这边,有人落水了…… ”挂断电话 ,他急忙驱车赶往出事地点。此时,在新蟒河边上已围了一圈村民 。见到王炎利,大家迅速围拢过来 ,向他七嘴八舌地复述着落水女子的情况。听着村民们的介绍,王炎利心急如焚。虽然冬天的新蟒河水不算太深,可令人担忧的是水流湍急且冰冷刺骨 。这名女子,不知在水里泡了多久 ,早已僵硬发抖、神志不清。在等待消防救援到来的过程中,看到这名女子两次险被水流冲走,王炎利在岸边急得直打转。人命关天!在与一旁的民警简单沟通后 ,他脱下棉衣纵身跃入河中。因为水太冷,刚入水的一瞬间,王炎利便失去了大半知觉 ,但意念在告诉他此时坚决不能倒下 。于是,他在瑟瑟发抖中艰难向前,拼了命一样游向落水女子。由于落水女子已无意识 ,无法配合救援,王炎利只能用手托着她艰难往回返。接近零度的河水,冻得王炎利手脚冰凉、浑身麻木 ,好几次,湍急的水流还差点把他冲走 。王炎利不敢有丝毫大意,一点一点往岸边移动。一米,两米 ,三米……最终,在民警和群众的合力帮助下,将落水女子成功救上岸。看到这名女子苏醒过来 ,王炎利才算松了一口气,但由于长时间的冷水浸泡和用力施救,他累得瘫倒在地 。
救护车将落水女子接走救治 ,王炎利缓过劲后默默离开现场。回到村里后,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此事,直到现场的村民将他见义勇为的视频发至村民微信群 ,大家才知道了他的义举。对他奋不顾身救人一事,村民们既心疼又欣喜,纷纷刷屏点赞 。
“当时情况那么急 ,我并没有想太多。”王炎利事后坦言,“守护村民是我的责任,虽然落水女子不是我们村的,但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 ,我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营救,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觉悟。”
无独有偶 。其实,这已不是王炎利第一次救人。早在十几年前 ,他还是一名大车司机时,有一次出车到平顶山市汝州市,同样也是冬日的清晨 ,由于雾大看不清路面,一辆客车翻入河中,哭喊声一片。危急关头 ,王炎利当机立断跳入河中,敲破车窗玻璃,连续救起十多人。等到他们回过神来准备感谢这名救人英雄时 ,谁知王炎利早已悄悄离开现场 。
2021年2月,由于事迹感人,王炎利入选“中国好人榜”,被中央文明办评为2月份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
从当上村干部的那天起 ,王炎利就把自己和村情民意紧紧拴在一起 、融为一体,致力于村里的建设和发展上。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之年,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 ,贫困户的衣食住行,无时无刻都让他牵挂于心 。每天,路过贫困户家里的时候 ,他都会习惯性地进去看看,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都还存在哪些困难 ,并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年,逢年过节,王炎利总会买上礼品 ,到贫困户家中探望,鼓励他们点燃生活的希望。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他还逐户登门,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政策 ,积极为他们申请公益岗位、金融扶贫贷款,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
在王炎利及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后姚村的贫困户如期摘掉穷帽 ,过上好日子。“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找到王书记,就一定能得到圆满的办理。”这是后姚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对王炎利的最美赞扬 ,“他是带着对老百姓的真挚朴素感情在干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践行着党的好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用实际行动把信任写进了大伙儿的心坎里 。”
乡村振兴工作启动后,身为孟州市人大代表的王炎利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把村容村貌变美、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上。钻研政策 、引进项目、筹集资金……近年来,在他与其他几名村委干部的努力下 ,后姚村的党建综合体盖起来了,脱贫户们富起来了,路灯亮了,下水道通了……美丽富裕的新后姚 ,正在迎面走来,而村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坦。
在王炎利的工作笔记上 ,记录着他工工整整写下的一段话: ”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 、新任务的要求 ,具备坚持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具备勇于担当,加快发展的能力;具备精诚团结 ,合作共事的能力;具备严于律己,作好表率的能力。”他表示,这是他对自己的鞭策 ,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为官”真谛,“我将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 ,以敬畏之心对待‘权’,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村里的事业上。 ”
这就是王炎利的真实镜像和人生追求。他 ,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用奉献和付出,诠释着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该有的模样 。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深度思考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tgptbotai.cn/cskp/202509-17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深度思考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希望本篇文章《微视河南:王炎利带领后姚村勇担使命,心系乡村发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深度思考]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后姚村四周都是自然村,出口很多,再加上路两边都是田野,如何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成了该村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干脆直接将路挡死算了。”部分持得过且过思想者简单粗暴地建议。“这种方...